作 者:胡赛雄,华为“蓝血十杰”之一、《以奋斗者为本》核心编委,曾任华为产品线管理办副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后备干部系主任。
来 源:认识管理原创首发,本文摘编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籍《管理的力量》。
01
机会是企业内部一切
资源要素的激活因子
管理就是调节原因变量,让时间的价值最大化。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才是企业最大的原因变量?毕竟原因变量太多了,我们很难一一详述。
比如平台化运作,它可以大幅提升企业的沟通效率,能够将许多串行工作模式变成并行工作模式,大大减少工作与工作之间的连接时间,以及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工作差错等。
那平台是企业最大的原因变量吗?诚然,平台确实非常重要,华为20多万人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高效地服务客户,就得益于华为有一个统一的奋斗大平台。
1998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篇文章中,讲到了平台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逐步摆脱对技术的依赖、对人才的依赖、对资金的依赖,使企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建立起比较合理的管理机制。当我们还依赖于技术、人才和资金时,我们的思想是受束缚的,我们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体系还存在某种程度的扭曲。摆脱三个依赖,走向‘自由王国’的关键是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构建起一个平台,使技术、人才和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但这里我想说的是,平台再重要,它仍然只是企业内部的原因变量,如果没有外部的流量注入,再好的平台,也是企业的负累。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在时间价值上贡献最大的原因变量,必须是开源,必须是外部的市场机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毫不夸张地说,机会是企业内部一切资源要素的激活因子,它具有拉动企业内部成长、达成各环节峰值效率的效用。这就像俄罗斯通往欧洲的油气管道,只要俄罗斯的油气阀门一关,油气管道平台就成了摆设,机会就好比是任何一家企业的“油”和“气”。
02
机会是如何产生的?
既然机会对一家企业来说如此重要,那么机会是怎么产生和变现的呢?
我们知道,在移植人体器官之前,都要先进行器官配型,确保供体和受体的HLA分型(Human Leukocyte Antigen,人类白细胞抗原)相近,以明显减轻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大大提高移植器官的长期存活率。
在商业上,机会的产生和变现与器官配型和器官移植其实非常类似:客户制订其商业计划时,需要集成外部优秀的社会分工,以增强自身的系统能力,这就好比是“器官配型”;配型之后,客户进入采购实施阶段,以补充内部能力,达成系统完整,这就好比是“器官移植”。因此在机会管理上,“器官配型”和“器官移植”两者重要性并举,企业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举例来说,一些企业出于业绩增长的需要,有计划地布局“市场下沉”,这时候它们就需要寻找与下沉市场相匹配的供应链,这就是“器官配型”;一旦配型成功,后面就会源源不断地向供应商下订单。供应商如果事先没有掌握客户“市场下沉”的诉求,不去主动接触客户和积极参与客户的“器官配型”,机会可能就转瞬即逝。
实际上,一些企业漠不关心客户的“器官配型”,只是急功近利、致力于客户的“器官移植”。省略了“器官配型”环节,就会造成解决方案与客户需求脱节,最后企业往往只能在客户面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种自以为是的“解决方案”,实难成为客户的必然选择。
重视“器官配型”就是重视营销,营销才能发现市场,创造机会和主动把握市场;只注重“器官移植”就是销售,销售是后知后觉、捡漏机会的,是被动接受市场。
03
机会是用时间“泡”出来的
创造机会离不开与客户的深度对话。人类很多深邃的思想,其实都是通过对话获得的,如汇集柏拉图思想的《对话录》、汇集孔子思想的《论语》等,创造机会的过程一样需要深度对话。评价营销人员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他是否具备点燃客户、与客户开展一场有来有往的对话的能力。
为客户“器官配型”,是一个与客户打成一片,进行交流、诊断、探索、提议、行动、确认等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准确把脉客户的压力与挑战,为客户提供有独特价值的解决方案。
显然,这是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活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客户“泡”在一起,才能“发酵”出深层解决方案和“泡”出机会来。企业机会不够,往往是因为“泡”在客户那里的时间不够。把时间用在哪里,一个人的成功就在哪里,人如此,企业亦如此。
纵观企业现状,一些企业从事“器官移植”的人都很少,更别提在“器官配型”上的资源投入了,企业把大量的时间都“泡”在内部,天天有开不完的会,解决不完的问题,而如果解决问题不能带来客户选择,岂不又增加了运营成本?企业看似很忙,但这种忙,不过是一种虚假的繁荣罢了。建议这些企业出台相关政策,将客户界面做厚,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公司的流量入口。
机会是用时间“泡”出来的,但不是说谁与客户“泡”在一起都能创造机会,必须是那些对客户的业务有深入理解的人,且必须把时间“泡”在客户端,对客户需求进行精准“测绘”,才不致要么简单地Follow(跟随)客户需求,要么简单地 Follow 内部能力。
这么做看似企业在客户端“浪费”了时间和资源,但由于“测绘”准确和事先管理好了客户的期望,事实上,企业各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的命中率和效率,减少了很多冗余工作量,其实是成本最低的一种运作方式。同时,这种前端控制的运作方式,在投标之前就为企业构筑了价值壁垒和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将机会变现。
一些企业喜欢把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组织与研发组织放在一起,理由是它们在专业技术上具有相通性,放在一起有利于人员之间技术传承,而像华为这样对技术要求甚高的公司,却长期把解决方案的组织同销售组织一起放在面向客户的前端。放在前端和放在后端有什么不同?
正如老话所说,“屁股决定脑袋”,企业将组织机构放在哪里,企业的站位就在哪里,站位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不同:放在前端,有利于企业“向前看”,真正从客户价值出发,定义客户的未来,牵引企业能力向客户需求上靠;放在后端,则很容易导致企业首鼠两端,总想引导客户需求向企业能力上靠,不是聚焦客户的压力与挑战,而是聚焦自己的压力与挑战,极可能导致对机会视而不见,不利于企业成长。
作 者:胡赛雄,华为“蓝血十杰”之一、《以奋斗者为本》核心编委,曾任华为产品线管理办副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后备干部系主任。
来 源:认识管理原创首发,本文摘编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籍《管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