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第一,顾客至上:信誉楼40年发展背后的核心理念

信誉楼40年坚持“员工第一”,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人性化服务,成就基业长青之路。

原文标题:信誉楼创始人张洪瑞:办企业,不是顾客第一,是员工第一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信誉楼,一家从280平方米小卖场发展到拥有43家门店、4万名员工的大型零售企业,其40年的发展历程并非简单的商业扩张,而是一部关于人性的心灵史。创始人张洪瑞坚持“员工第一”的理念,认为只有员工快乐工作,才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信誉楼的成功并非依赖于个别“能人”,而是源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教学型组织和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制度。这种“不依靠能人”的核心能力,使得信誉楼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

信誉楼注重商品质量和服务,坚持“视客为友”,并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例如,他们不记录退换货次数和金额,因为他们认为顾客退换货是企业自身工作的不足,应该真诚道歉并弥补顾客的损失。

此外,信誉楼还强调员工的“成功人生”,认为成功并非仅仅是金钱和地位,更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他们将员工的待遇视为投资而非成本,并通过利润共享、培训提升等方式,帮助员工实现自身价值。

怜星夜思:

1、文章中提到信誉楼“不依靠‘能人’”,那在实际运营中,如何避免对个别关键人物的过度依赖呢?
2、信誉楼的“员工第一”和“视客为友”理念看似矛盾,它们是如何平衡并相互促进的?
3、在电商冲击下,信誉楼这种线下零售企业如何保持竞争力?除了文中提到的,还有什么其他值得借鉴的经验?

原文内容

在河北沧州黄骅市信誉楼大街上,有一块黄骅市文明办发布的公益广告牌,上面写着八个大字—无诚不行、无信不立。仿佛一个绝妙的隐喻,矗立在信誉楼大街上的”“,恰是历经40年耕耘的信誉楼的精神起点。

信誉楼的40年耕耘,与其说是一部商业史,不如说是一部心灵史。创始人张洪瑞说:我刚干信誉楼就明白这个关系了——不是顾客第一,是员工第一。人是第一要素。一切为员工着想,一切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员工就会愉快地干好工作。

在企业愿景中,信誉楼明确将员工列在第一位:员工健康快乐;企业健康长寿。在不断夯实基础、把握规律、顺其自然、留有余地的原则下,采用裂变模式发展——也许,成为世界知名的基业长青企业。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作 者戚德志,财经作家、高级编辑,深耕人文商业领域,多年供职于第一财经、字节跳动等中国头部媒体平台,《何以信誉楼》作者。
来 源:本文摘编自《何以信誉楼》,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认识管理原创首发,转载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1984年,信誉楼从新华路上一家营业面积280平方米、员工30人的“小卖场”起步。40年后的今天,信誉楼已拥有43家门店,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员工约4万人。在多种不利因素交织的2021年、2022年,销售额连续突破200亿元,纳税额连续超9亿元。

面对百年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信誉楼何以穿越经济周期、行业周期、企业周期,走出一条平滑的上升曲线?在历时近一年访谈百余人次、研究大量材料之后,我们发现,信誉楼的所有秘密,都明明白白地写在它的名字里。

以信誉为本、诚信经营的信誉楼,做的固然是商业,但实际上展现的,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商业世界中的人性力量。一群平凡的信誉楼人,让这个世界感受到独特的温度与力量。其基因与原点,来自以真实自然、简单有效为活法的创始人——张洪瑞。

在信誉楼,人们最初称呼张洪瑞为“经理”,现在则叫他“老董事长”。他把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投射到了企业组织之中。正如他在2006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MBA班的演讲中所说:“信誉楼为什么是这样的,我想主要是我的人生观使然。信誉楼的核心价值观,是在我的人生观基础上派生和发展来的。

让商业成为一种疗愈与滋养。信誉楼的40年耕耘,与其说是一部商业史,不如说是一部心灵史。那么,信誉楼是如何做到的?《何以信誉楼》这本书,或许能够提供一些解读的视角。

▲点击书封了解更多

01
信誉楼的“商品”与“服务”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现实生活中的信誉楼,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在山东淄博桓台店的信誉楼超市,光是花生就有近20种,从椒盐、水煮等不同做法,到云南七彩野地花生等不同品种,印证了“经营信条”中所说的“经商,商品是第一位的”。开辟新的进货渠道、引进新商品是信誉楼永久的首要任务。

河北沧州文庙店的信誉楼超市有一年只卖10天的蟠桃、脆脆甜甜的冬枣、软软糯糯的山药蛋串串……这些时令水果和小食,带有浓郁的当地风味。不同的门店都“先行半步天地宽”,坚持迎季进货,开发潜在市场,掌握经营主动权。

在天津北辰店的信誉楼超市,羊肉片、鸡蛋、小米等食品备受青睐,当地消费者为信誉楼打上的是“放心”“安全”等标签。

多年以来,坚持进销一体、柜组自营的做法是信誉楼的经营特色,也是信誉楼区别于绝大多数中国零售百货企业的重要特点。

不搞代销,既能降低进价,让顾客得到实惠,多销多进,实现良性循环,又能让信誉楼的干部得到锻炼,掌握驾驭市场的真本领。

严把进货质量关,做好售前、售中检查,不让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出柜台。

合理定价,抗拒高利诱惑;明码实价,接受顾客监督;不赚昧心钱,真正做到货真价实。

有问题的商品及时处理,保持库存结构合理。

这就是信誉楼。坦白地说,信誉楼商品中的绝大多数,都可以在其他地方看到或者买到。但信誉楼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为这些商品提供了一种无形的高附加值——具备鲜明信誉楼风格的“视客为友”的服务。

商品与服务,于信誉楼而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在服务方面,信誉楼强调一个“诚”字。


“视客为友”是信誉楼的服务理念。

售中环节,信誉楼会诚心诚意地为顾客着想,做顾客的好参谋,为顾客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善待每一位顾客,尤其是不头商品的顾客;尊重顾客意愿,不强行推销,给顾客营造一个轻松的购物环境;对在信誉楼未购到所需商品的顾客表示歉意,并指明去处。

在售后环节,信誉楼开业之初就推出五试一退制度:自行车试骑三天;洗衣机试用七天;电视机允许试看半个月;收音机、录音机试听五天;各种日用化妆品可以当面试用;凡信誉楼经营的商品,属于有质量问题的,都可凭发货票退换。这一服务后来被完善为三包措施,在信誉楼的每一个柜台以及每一家门店,都可以看到清晰的三包服务提示和标识。

可能没有哪一家零售百货企业,会像信誉楼那样,把退换货接待处尽量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并设置醒目的导航路牌。因为信誉楼真诚地相信,三包措施是对信誉楼自身工作过失的补救。

“顾客退换货无非两种原因。一是所购商品不称心。应认识到这是由于我们没有给顾客当好参谋所致,所以,我们应真诚地道一声‘对不起’。二是商品有质量问题。我们的过失已经给顾客造成了麻烦和心理伤害,我们应从内心感到愧疚,除表示歉意外,还应给顾客应有的补偿。

2015年6月,在参加河北卫视金牌栏目《中华好家风》时,张洪瑞被主持人问到,有没有统计信誉楼成立以来退换货多少次、多少金额?他用浓重的黄骅口音回答:“我们从来没有记录过。”主持人追问,为什么不统计?张洪瑞真诚地说:“他都退换了,说明我们的商品不适合他,已经给他添麻烦了,退换货是对我们工作过失的补救,而不是我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基于这样的认知,“经营信条”明确强调:“我们的工资、奖金是顾客给的,企业的积累是顾客给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指责、挑剔顾客。我们只有把对的一面让给顾客,让顾客在信誉楼得到全方位的满足,才会有越来越多的顾客光顾信誉楼。


02

物与物的关系背后

是人与人的关系


信誉楼的“商品”优质平价,但绝不是仅此一家的,顾客能在信誉楼买到的“商品”,也完全有机会在其他地方买到;信誉楼的“服务”提倡“视客为友”,但在以服务著称的零售百货企业,也大有人在。那么,忠诚的消费者为什么会选择信誉楼?

在信誉楼的《小故事选编》中,有一个“长把勺”的故事。

有人问上帝,天堂与地狱究竟有什么不同?上帝便带他来到地狱:地狱里的人正在吃饭,一群人围着一桌子美味佳肴,却个个饿得面黄肌瘦,痛苦不堪。原来他们每个人手里的勺把都很长,他们都尽力往自己嘴里送,却怎么也送不到嘴里。

上帝又把这个人带到天堂,天堂里的人同样用长把勺子吃饭,但他们双双结伴,每个人都把自己勺子里的东西往别人口里送,他们一个个神情欢愉、健康丰满,整个天堂充满友爱和温馨。上帝说:“天堂与地狱其实就这一点点区别。”那人顿悟,地狱只比天堂少了一样东西——爱。

“长把勺是一种量具,能准确计量各种各样劳动产品所包含的平均社会劳动量。每个人正是运用这把由社会提供的有计量功能的长把勺,经过别人的手,从锅里打出与自己投入锅内相等的社会劳动量的劳动产品,返还给自己。

曾任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的董湘岩认为,“长把勺”的故事,充满了象征意味。

“在商品经济时代,社会功能、社会手段、社会形式,构成了长把勺。只有通过这些长把勺,美味佳肴才能到你嘴里去;离开这些长把勺,想自己把盘子里的美味佳肴拿过来就吃,却根本吃不了。不可以脱离长把勺这一中介去寻求直接的办法,这是商品经济时代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规律。

董湘岩认为,老董事长之所以推崇这个故事,是因为他和信誉楼的员工都知道,信誉楼就是做长把勺的、商业是长把勺的一种表现形式。

“既然存在这种社会化的机制,那就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必须千方百计搞好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那就必然得为他人着想。如果只想着自己,那是吃不到美味佳肴的,最终只能被饿死。而为他人着想,既让自己吃到了美味佳肴,又让他人吃到了美味佳肴,大家都活得很好。如此,信誉楼的长把勺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董湘岩30多年观察、感受到的,正是信誉楼的核心价值观:“追求价值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在维护自己根本利益的同时,切实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着想。

张洪瑞袒露自己的心路历程:“信誉楼的核心价值观,是在我的人生观基础上派生和发展来的。因为我知道,只有切实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着想,才能为企业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企业才能生存与发展。

现在可以回答前面的问题了,消费者为什么会对信誉楼忠诚?因为忠诚就像“爱”:它并非源自理性,而是源自内心,源自物与物背后人与人的关系。


03

4万名追求成功人生的信誉楼人


消费者的忠诚来自信誉楼人的将心比心,4万名信誉楼人的忠诚又来自哪里呢?来自信誉楼的核心能力。

信誉楼的核心能力是“不依靠‘能人’,拥有能够源源不断地造就具有团队精神人才的文化、组织和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教学型组织和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制度。

信誉楼具备这样的核心能力,是因为信誉楼的企业使命,同样也是张洪瑞创办企业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发财,而是“让员工体现自身价值,享有成功人生”。

在企业愿景中,信誉楼明确将员工列在第一位“员工健康快乐;企业健康长寿。在不断夯实基础、把握规律、顺其自然、留有余地的原则下,采用裂变模式发展——也许,成为世界知名的基业长青企业。

张洪瑞说:“有的人创业是想赚钱,通过赚钱体现自身价值,而我做企业就是想干成点儿事。做事和赚钱有很大差别。为了赚钱的企业,把员工的各种待遇都纳入成本;为了做事的,则将其纳入投资范畴。纳入成本的人总想削减成本,但是作为投资就舍得了。所以,信誉楼在对待员工方面比其他企业做得要好。

“我刚干信誉楼就明白这个关系了——不是顾客第一,是员工第一。人是第一要素。一切为员工着想,一切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员工就会愉快地干好工作。形成这样的核心能力,企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当然,我们提高核心能力,不图打败别人,但求不败。

因为信誉楼与员工共享经营成果,企业利润除用于发展之外,都合理地分配给员工了,各层面的收入在国内同行业中具备足够竞争力。现在,经营管理模式越来越完善,企业各方面也都有余地了,下一步就考虑向培训方面倾斜力度。通过建设教学型组织,干部和员工的知识水平、素养、能力不断提升,大家能够轻松愉快地干好工作。大家干劲越大,企业经营水平就越高,经营效果就越好。

张洪瑞说:“咱一边探索,一边前进。信誉楼作为一个企业,必然会存在各种问题,但是没有难题。存在问题,说明咱潜力还很大,(能)在改进中不断提升;要是没有问题了,企业就会发展缓慢、停滞不前,因为它已经走到了极限。我们追求的不是尽善尽美,而是生机勃勃,健康长寿。

信誉楼人追求的,不是多大成就,而是成功人生。在信誉楼的《追求成功人生》中,是这样区分“成就”与“成功”的:成就,说直观一些就是指能挣很多钱,能有一定的职位和地位,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等。成就有大小,可以量化。成功,我们可以理解成一种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它可以不受金钱、职务、地位的影响。

由此来看,“成就”和“成功”是有区别的,“成就”并不等于“成功”。可社会上很多人把“成功”和“成就”混为一谈,认为追求成功就一定得取得大成就。人们通常习惯用成就的犬小来衡量成功的程度,认为成就越大越成功。这种观念造成了很多人明明生活工作得不错,却不快乐、不满足,为自己无法拥有令人称道的成就而苦闷失落。

而信誉楼人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在生活中享受快乐,在工作中立足本职,做出色的自己,生活愉快,自身价值也得到充分体现,这就是信誉楼人追求的成功人生。将心比心,换作你是这家企业的员工,怎会对这样的企业不忠诚?

图片
延伸阅读

发布人 | 田媛   
责任编辑 | 郑琳琳  
部门领导 | 宁姗
点个“在看”,与世界分享你的态度!

我觉得“不依靠‘能人’”的关键在于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如果企业内部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那么就不会出现某个“能人”掌握所有核心技术的情况,知识和技能会在团队内部共享和传承。

关于避免对个别关键人物过度依赖的问题,我认为人才梯队建设非常重要。要有意识地培养后备力量,让不同层级的员工都有机会学习和成长,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开而停滞不前。

“员工第一”和“视客为友”并不矛盾啊。员工心情好,服务态度自然就好,顾客的购物体验也会更好,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我觉得这就是信誉楼的经营智慧。

关于线下零售企业如何保持竞争力,我认为可以从体验式消费入手。电商无法取代的是线下购物的体验感,可以增加一些互动体验、增强服务等等,让顾客感受到线下购物的乐趣。

引用一下“如何避免对个别关键人物的过度依赖”这个问题哈。我觉得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来规避这个问题。一个成熟的企业,它的运作不应该依赖于某个人的天赋或能力,而是应该依靠一套可以复制、传承的系统。这样即使有人员变动,也不会对企业造成太大影响。

针对“员工第一”和“视客为友”如何平衡的问题,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只有先让员工满意,员工才能更好地服务顾客。员工的满意度是顾客满意度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现在很多线下零售企业都开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了,比如开设线上商城、直播带货等等,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员工开心,顾客才开心,生意才能长久,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嘛!信誉楼这种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值得很多企业借鉴。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线下零售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比如发展社区团购、提供送货上门等服务,与电商形成差异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