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管理者必备:三大体系助你从优秀员工到卓越管理者

从优秀员工到卓越管理者,需要建立管理、思考和行动三大体系,提升管理效能。

原文标题:走上管理岗位,一定要有“体系”思维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很多优秀员工在晋升管理岗位后,往往会因为缺乏管理经验而难以胜任。本文提出了管理者需要建立的三大体系:管理体系、思考体系和行动体系。

管理体系包括自我管理、业务管理和团队管理三个方面。自我管理强调提升职业素养和培养良好习惯;业务管理强调目标设定、过程追踪和结果评估,并运用相应的工具和方法;团队管理强调团队建设、文化塑造和成员激励。

思考体系包括深度思考、动态思考和全局思考三个维度。深度思考要求管理者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分析员工离职的根本原因;动态思考强调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避免经验主义;全局思考要求管理者从整体出发,考虑各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

行动体系强调运用PDCA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确保工作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改进,形成闭环管理,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怜星夜思:

1、文章提到新晋管理者容易自命不凡,在实际工作中,你观察到过哪些新晋管理者容易犯的错误?大家觉得导致这些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提到了深度思考、动态思考和全局思考,你认为哪个维度对管理者来说最重要?为什么?
3、PDCA循环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管理工具,你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运用PDCA循环的?能否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

原文内容

工作时间久了,越来越确信: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真的就是2个字:体系。


尤其是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提拔一个优秀员工,他就是干不好管理。他带团队做出的业绩,还不如之前他一个人好。而他之所以干不好管理,正是因为没有体系。


一个人从明星员工走上管理岗位,是一次跃升,也是一道坎。你一定要搭建起3大体系:管理体系,思考体系,行动体系。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作 者:张丽俊(Cherry),创业酵母创始人,知名组织创新专家,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得主。代表著作:《组织的力量》《精进日志》。

来 源:张丽俊。


01

管理体系:解决带团队拿结果的问题


很多新晋管理者都有些自命不凡,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好管理。


但其实,做管理不是有了权力,头脑一热,就能做好的。


比如,你拿到公司给团队的目标,把目标同步给团队小伙伴,但他们对这个目标毫不关心,完全没有自驱力,更不要谈什么执行力。


你着急上火,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又比如,老板给了你一个目标,你觉得不合理,几次提出来但是老板就是不愿意跟你沟通,导致你上不能交代,下不能落地,你又该怎么办?


这些都是很真实具体的管理难题,你无法凭经验拍脑袋,一次又一次地撞大运扛过去,而是要靠一套体系。


所谓的体系,就是你的思维认知、知识经验、方法工具所形成的一整套支撑系统。


它能让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准确判断问题,并且随时调用,形成组合拳,把问题解决掉。


管理的体系,包括3个方面:


1.自我管理体系


就是作为管理者,你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培养优秀的工作习惯。


比如,你怎么定工作的优先级?怎么规划自己的时间,如何做计划?


你还要懂得,以身作则胜千言。你也要知道,管理是逆人性的,但你要做到顺人心。


2.业务管理体系


你要会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


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只有把这个链路走通了,走好了,才能带好业务。


比如,怎么科学定目标?如何正确拆解目标?


过程怎么追?追什么?如何才能让团队高效又高质完成任务?


任务完成了,结果如何评定?如何做好复盘总结?


业务管理的每一环,好的管理者都会有相应的工具箱,从中调取应对办法,这就是体系。


3.团队管理体系


就是搭班子、练团队、建文化。


这事说起来容易,但是带团队的苦,从团队组建的第一天就开始累积了。


怎么找到合适的人?你有自己的“美人图”吗?


团队怎么练、练什么?怎么激发团队敢闯敢拼?


怎么建立团队文化、建立什么文化?以便让团队既敢闯,又能守住底线?


这些都是管理者需要跨越的一个又一个门槛,背后全是体系。


当一个管理者有了自我管理体系、业务管理体系和团队管理体系,他就能得心应手地做好管理了。



02

思考体系:解决肤浅综合征问题

光有管理体系还不行,因为它只解决了会不会的问题,不能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一个管理者,思考问题有没有深度,能不能一眼看穿本质,基本上决定了他管理水平的高下。


所以,在思考上,你也要有方法,要有体系。


这里说的意思,是你必须要有系统化思维,有3个维度:


1.深度思考


要想成事,你必须得具备从现象抓到事物本质的能力。


举一个例子:


你是一个管理者,有下属辞职了,这时候你怎么办?


很多管理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立马招人,补上漏洞。


这就是没有深度思考。那如何深度思考?


我举一个复盘管理者的例子。


管理者告诉我有销售辞职了。我问:是哪些销售辞职了?


他说:有老销售和新销售。


我问:他们都是为什么辞职?


管理者:是因为赚不到钱。


我问他:老销售为什么赚不到钱?


管理者:是因为提成制度不合理,他的业绩好,但赚不到钱,就走了。


我又问:新销售为什么赚不到钱?


他说:因为业绩不好,没有人带他们。


我问:你为什么不带他们?


他告诉我:只顾着搞业务了,没有培养人。


这就是我复盘销售主管的真实案例。


如果不能解决制度问题,不解决管理者不关心人的问题,哪怕是重新招两个人,这个问题还会重复出现。


总是在不停招人,不停换人。最后一看,刚来他团队2、3个月的,都已经是老员工了,这样的团队迟早要凉。


2.动态思考


动态思考,则是让我们不要经验主义。


曾经,我开除过一个高管。


他来自知名大厂,毕业于顶尖名校,工作履历很漂亮,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开掉了他。为什么?


自从他管了业务团队以后,我们原来手把手培养起来的小孩,80%的人都离职了。


因为这位高管非常迷信自己在大公司的成功经验,到了酵母以后,还是照搬以前的方法。


比如说,他几乎每天都要开五六个会,一开就是一两个小时。


然后还制定了一大堆的报表,员工每天都在细节上雕花,根本没有时间做业务。


他们赚不到钱,又累得要死,就走掉了。


公司不同,行业不同,业务不同,甚至客户不同,其实都是不一样的,不要照搬套用,而是要动态调整。


3.全局思考


你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是要看到全局。


我举个例子:


假设公司需要营收,必须推出新品才能带来收入。为了多获得收入,你能闷头就研发新品么?


肯定不行。


因为你不断推出新品,就意味着研发团队、营销团队、销售团队,及中后台的支持团队都要扩大,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研发计划。


当团队人数扩大时,如果你的组织能力跟不上业务的发展,你的管理能力跟不上团队的发展,最后一定是要出问题的。


所以,做增长,你不能只考虑眼前短线收益,必须要有全局思考,要看见业务、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相互关联。


只有站在全局看问题,才能看得长远,看得深刻。


这就是系统化思维,当你掌握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搭建起一个基本的认知框架。



03

行动体系:解决做事没章法的问题


除了要有管理体系,思考体系,在做事情上,同样也要具备体系。


为什么很多人每天都很忙?每天加班到凌晨12点,却没有结果?


就是他没有做事的体系,你一定要会正确地做事。


如何正确做事呢?PDCA工具,可以帮到你。PDCA的本质,就是给任何事情扣上闭环。


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1.Plan(计划)


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你就要做最重要的事情,要事当先。


也就是说,你要将80%的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


找到最重要的事情后,你还要进一步拆解,从而制定计划,找到策略和方法。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任务该怎么分配,需要哪些人协同?


这些,最开始就要想清楚,要通盘思考、要事当先、想不透的事情持续想。


如果你没有计划,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2.Do(行动)


有了规划后,不能弃之不顾,核心要按照规划行动。


但在做的过程中,要一杆子插到底。


什么叫一竿子插到底?不拿结果誓不罢休。为了成功,要做到最细的颗粒度。


雷军的做法值得参考。


他说,在软件工程里学到的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可能出错的地方一定会出错。怎么办?就是检查可能出错的所有地方。


当年,他每天早晨一上班,就把卓越网上的每一个banner(横幅)、每一个链接全点一遍,去看有没有问题。


你也是一样,在有价值的地方,在影响结果的地方,一定要抠到最细的颗粒度。


3.Check(检查)


核心是检查这些方面:


有没有执行到位?实际完成情况如何?


过程中有没有产生误差?到底有没有走偏?


或者在做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发现?


因为你去做某件事,你的行为开始发生改变,这时候,也会产生新的认知。


检查,既是为了追踪,也是为了发现问题。


4.Act(处理)


发现问题后,就要进行改进,把发现的问题通通解决掉。


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求助。


对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则将经验固化。


对于没有解决或者新的改善机会,则进入下一个PDCA的循环里,然后继续改进。


PDCA循环,像车轮一样,不断循环往复,向上爬升。


这就是做事的体系,让你有始有终。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最终提高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一下,当你走上管理岗位后,一定要有体系思维:要有管理体系,解决带团队拿结果的问题;要有思考体系,解决肤浅综合征问题;要有行动体系,解决做事没章法的问题。

图片

延伸阅读

▲点击书封了解更多


发布人 | 田媛   
责任编辑 | 郑琳琳  
部门领导 | 宁姗
点个“在看”,与世界分享你的态度!

我觉得有些新晋管理者对团队成员的关注不够,只关注任务完成情况,不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发展。这样很容易导致团队成员缺乏动力,甚至离职。

我用PDCA改进工作流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效果,不断循环改进。

回复楼主的提问:我觉得最常见的是喜欢瞎指挥,不懂得授权和信任团队成员,恨不得事事都自己做。原因可能是缺乏安全感,也可能是之前单打独斗惯了,一下子转变不过来角色。

我用PDCA来管理项目进度,P阶段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D阶段执行计划,C阶段定期检查进度,A阶段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调整。

我个人认为全局思考更重要,管理者需要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才能做出对团队和公司最有利的决策。

分享一个案例:我们团队之前周报质量很差,我用PDCA循环改进:首先制定了新的周报模板(P),然后要求团队成员按照新模板写周报(D),每周检查周报质量(C),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和改进(A),最终周报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我见过有的新晋管理者特别喜欢开会,各种会议,但效率却很低,感觉就是在浪费大家时间。可能他们觉得开会显得自己很忙,很有存在感吧,哈哈。

其实我觉得三个维度都很重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觉得深度思考最重要,因为只有深度思考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他的思考方式都是建立在深度思考的基础上的。

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吧,初级管理者可能深度思考更重要,高级管理者全局思考更重要,动态思考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