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忽视沟通成本了!这才是降本增效的关键

降本增效别只盯着显性成本!本文指出沟通成本才是隐藏的“大象”,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原文标题:降本增效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成本,你中招了吗?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企业在降本增效时,往往关注人工、销售、生产等显性成本,却容易忽视沟通成本。
沟通占据了大量工作时间,但效率却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会议效率低、无效参会、内部沟通成本高。
沟通成本难以量化,不易汇报和体现,导致其容易被忽视。此外,人们倾向于关注容易解决的问题,而沟通成本的降低需要面对更复杂的组织问题。
员工在沟通中感到无力,尤其在与强势方沟通或面对领导层矛盾时。中高层领导也缺乏有效抓手来降低沟通成本。
要降低沟通成本,首先要识别“耗能大户”,即“关键对话”。关键对话的特点是:事关重大、意见不一、情绪强烈。
跨部门合作、上下级对话、外部合作都可能出现关键对话,这些场景需要特别关注。后续文章将提供组织和个人层面的具体策略。

怜星夜思:

1、如何量化沟通成本,让其更直观地体现在报表中?
2、除了“关键对话”,还有哪些沟通场景是“耗能大户”?
3、如何提升“关键对话”的效率?

原文内容

降本增效几乎是所有企业目前的核心战略举措之一,不仅是陷入生存危机的企业,甚至曾经辉煌的互联网大厂、强调以人为本的各大外企、国企,也都纷纷开始严控差旅费用、降低采购成本,冻结人员招聘、甚至开始纷纷降薪裁员去摆脱困境,或去未雨绸缪。


但当很多公司把降本增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人工成本、销售成本、生产成本等这些显性成本的压缩时,却往往忽略另一个有巨大降本空间的领域,即沟通成本。


在工作中,由于低效沟通带来的时间成本、心力成本、合作成本甚至机会成本等,让每个职场人都有切肤之痛。



我经常在课堂上做现场调研,请大家估算一下自己每天花在沟通上的时间(包括大大小小的沟通/会议、邮件等),大概占总工作时间的百分比是多少。


结果是,技术、生产等岗位的占比通常是每天50%左右;销售、项目经理、管理岗位占比通常约70-80%左右,甚至更高。


在了解时间占比后,我又追问:你对这些沟通的在效率效果上平均满意度如何?(1分非常不满意 —— 5分非常满意),结果是约70%人打分在3分左右。


大家对沟通效率满意度不高,通常有3个比较常见的原因:


1. 沟通很多,但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效率和效果不佳,经常重复开会,不断引入更多人参加,但迟迟没结果,或最后被迫达成某个不怎么样的结果,给后面的执行埋雷。


2. 有些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会议,其实自己参加的意义并不大,可能和自己相关的就几分钟,但却要耗1-2小时,甚至更多。


3. 相比与外部客户的沟通,很多内部跨部门的沟通更让人心力交瘁,对外打仗的同时,内部的激战更多,相互踢皮球、推诿扯皮现象屡见不鲜。



降低沟通成本、提升沟通效率效果这块“毛巾”的水分很大,可为什么人们对这头“房间里的大象”视而不见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


1. 量化偏见


沟通成本是隐性的,而非显性。人工成本、销售成本、生产成本的压缩容易直接对比计算,更容易直观体现在向领导的汇报中和财务报表中,但沟通成本中的时间成本、心力成本、机会成本,虽让我们有明显体感,但却很难用数字准确衡量。


时间成本或许还可以用公式,比如每次会议的时间成本=沟通时间 * 人数 * 每人的平均每小时工资 *影响系数,但心力成本和机会成本等很被衡量,而且因果关系复杂。


2. 喜欢在光线好的地方找答案


组织健康专家兰西奥尼先生在他的畅销书《优势》一书中对这一奇怪现象有过描述,他说这来源一个戏剧小品《我爱露西》中的一个情节:


一天,露西的丈夫下班回来后看到妻子正趴在客厅的地板上找东西,丈夫就问妻子在做什么。


露西说:“我在找我的项链,我最喜欢的那条。”


丈夫赶紧帮忙一起找,俩人满头大汗,还是没找到。


趁着喘口气的功夫,丈夫问露西:“你的项链是在客厅里丢的吗?”


露西回答到:“我不知道…”


丈夫很疑惑地问:“你不知道在哪儿丢的,为什么拼命在客厅找呢?“


露西说:“因为这里的光线更好”。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可笑,但确实大多数领导喜欢在“光线更好”的地方寻找答案,因为那里感觉更舒适,更有抓手。可衡量、客观和数据驱动的世界中的光线,当然要比更难处理、更不可预知的组织健康世界中的光线更好。


3. 深深的无力感和无助感


作为员工的无力感和无助感主要来自:


沟通从来不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需要俩人双向奔赴才行。


我想解决问题,对方不配合怎么办?特别如果我是弱势方,面对强势方时,更是无力又无助了;


有时我和对方沟通挺好,但我们上面的领导“神仙打架”,咱也没招。


作为中高层领导:其实也很无力和无奈:


想抓,但好像没抓手;

抓过,但好像没结果。


在面对巨大的压缩空间和客观残酷的现实下,如何找到一些推动组织降低沟通成本的策略呢?



首先,一定要识别出自己在沟通成本上的“耗能大户”。


大到国家,小到家庭,节能降耗的第一步就是首先要找到“耗能大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想降低沟通成本,也需要首先找到自己/团队在沟通成本上的“耗能大户”,这样更容易事半功倍。


哪些特点/类型的沟通让我们更多地耗费时间、牵扯精力,对结果影响大,就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耗能刺客”。


美国知名的培训咨询公司Crucial Learning(原Vitalsmarts)在过去30多年的研究中发现,有一类沟通场景绝对是我们所有人在沟通上的“耗能大户”,他们把在这种场景中的沟通起名为“关键对话”,而构成关键对话的3要素分别是:事关重大、意见不一、情绪强烈。


注:情绪强烈既包括显性的,也包括隐性的,隐性的情绪激烈反而在职场上更常见。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平时遇到的令人心力憔悴的沟通场景:


跨部门合作时:灰色区域的活谁来干?任务优先次序怎么排?资源有限时如何分?这些事情不沟通几轮是定不下来的。


上下级对话时:年初业绩指标的制订、年底业绩评价的打分,升职涨薪、重要工作的执行思路和节奏等,既耗费时间,也容易来回拉扯。


与外部合作时:甲方希望采购成本低、服务质量好、效率高,而乙方面对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情况,却真的很难满足,让人心力交瘁。


所以未来如果你想降低沟通成本,提升沟通效率,一定要对这类“耗能大户”——关键对话足够重视起来,这会使我们有更明确的抓手。


找到抓手后,未来工作中有哪些降本增效的具体策略呢?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将从组织维度和个人维度给大家一些切入点。


特别是个人维度:专注1个圈(影响圈)、突破3道关(心里关、头脑关、互动关),无论你在公司的哪一个层级,都有用武之地。

图片

本文作者

闪燕

凯洛格咨询集团合伙人

➢ 《关键对话》国内实践的先驱者

➢ 《关键对话》课程全球授证导师

➢ 诸多世界500强长期合作讲师


关于《关键对话》

《关键对话》课程的研发基于社会科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研究成果。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0万学员,300多家500强公司受益于本课程。


2010年凯洛格公司正式成为VitalSmarts更名为Crucial Learning中国唯一授权合作伙伴,率先引进在北美乃至全球市场屡获殊荣的《关键对话》课程,为本土高端培训课程树立了新标杆。



在《关键对话》课程进入中国市场的十余年来,凯洛格一直秉持着“专业主义、赋能于人”的价值观与使命,不断对这门国际版权课程进行本土化创新,将国内各类企业中涉及到的真实沟通场景纳入教学案例,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打造一门终身受用的好课。





发布人 | 郭倩倩  

责任编辑 | 郑琳琳  

部门领导 | 宁姗

量化沟通成本确实是个难题。可以尝试将沟通时间、参与人数、平均工资等因素纳入计算,但更重要的是评估沟通效率对项目进度和最终结果的影响。比如,一次低效会议导致项目延期,造成的损失是可以估算的。

我觉得可以从沟通的目的出发,比如是为了解决问题、达成共识还是传达信息,然后评估是否达到了目的以及为此付出了多少时间和人力成本。

还有那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反复沟通,比如A部门没有及时将信息同步给B部门,导致B部门做了无用功,最后还要重新来过。

我觉得在“关键对话”中,保持冷静和客观很重要,不要被情绪左右,尽量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学会积极倾听,理解对方的诉求和顾虑,才能找到共同点,达成共识。

我觉得无效的汇报也算是一种“耗能大户”,很多时候汇报只是为了汇报,没有实际意义,浪费了双方的时间。

“关键对话”的关键在于做好准备,提前明确目标,思考可能的冲突点和解决方案,才能在对话中占据主动。

频繁且无意义的邮件沟通,每天被各种抄送、群发邮件轰炸,真正重要的信息反而被淹没了。

可以借鉴一些项目管理的工具,比如甘特图,将沟通环节也纳入其中,评估其对项目整体时间和资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