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信创服务器海光、鲲鹏与Intel性能实测对比,鲲鹏CPU性能突出,但整体性能与Intel仍有差距。
原文标题:信创服务器海光和鲲鹏性能测试对比
原文作者:牧羊人的方向
冷月清谈:
结果显示,在CPU性能方面,鲲鹏表现最佳,Intel和海光相差不大,但鲲鹏在高并发下CPU使用率存在瓶颈。内存性能方面,三者差别不大,鲲鹏略优。磁盘IO方面,Intel最佳,鲲鹏次之,海光相对较差。
在数据库测试中,Intel服务器在主键查询、单插入和混合读写场景下均表现最佳,海光次之,鲲鹏相对较弱。尤其在TPS和时延方面,海光和鲲鹏与Intel存在一定差距。
总而言之,国产服务器与Intel服务器相比,性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但鲲鹏在CPU性能方面表现出的优势值得关注。国产芯片正不断迭代发展,在信创领域,鲲鹏和海光都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
怜星夜思:
2、文章中对比了海光和鲲鹏的性能,但没有提及功耗。在实际应用中,功耗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这方面两者表现如何?
3、信创服务器的发展对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至关重要。除了性能,生态建设也是关键。目前国内信创服务器生态发展情况如何?
原文内容
国产信创服务器是近些年信创突破的重点,面对技术封锁和卡脖子限制,如何实现真正的芯片自主可控也是业界发力的方向。在信创服务器主流市场海光和鲲鹏有哪些差异,性能表现如何,本文将简单介绍,并结合信创服务器的性能对比测试进行分析。
1、国产CPU基本概念介绍
-
运算器:主要负责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等基本算术操作,以及与、或、非等逻辑操作。
-
控制器:作为CPU的指挥中心,负责调度程序、指令并执行指令,以及管理协调各个部件的运作。它通过读取内存中的指令,并指挥运算器进行运算,同时负责与内存、输入/输出设备进行通信,控制信息的流动。
-
寄存器:用于存储CPU内部的临时数据或状态信息,包括指令寄存器(IR)、数据寄存器(DR)、状态寄存器等。
CPU指令集是计算机中计算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所有指令的集合,包含了基本数据类型,指令集,寄存器,寻址模式,存储体系,中断,异常处理以及外部 I/O。简单地来说,指令集一般被整合在操作系统内核最底层的硬件抽象层中,属于计算机中硬件与软件的接口,它向操作系统定义了CPU的基本功能。
-
CISC指令集是早期的指令集架构,它的指令数目较少,但每条指令的操作步骤较多,因此指令较为复杂和庞大。CISC架构的CPU中,对于指令的执行需要依赖CPU中设计的逻辑来实现,这会增加CPU结构的复杂性和对CPU工艺的要求。
-
RISC指令集则是一种精简指令集,是在CISC指令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指令数量较多,但每条指令的操作步骤较少,因此每条指令都较短,指令格式种类少,寻址方式种类也较少。RISC只要求硬件执行很有限且最常用的那部分执令,大部分复杂的操作则使用成熟的编译技术,由简单指令合成。
-
从硬件角度:CISC采用的是不定长的指令集,更加适用于特定专业领域的应用;RISC执行的是等长的精简指令集,在并行处理方面明显优于CISC。另外RISC执行的精简指令集在硬件层面实现工艺上更为简单廉价。
-
从性能角度:在发展过程中,以Intel、AMD为代表的CISC阵营对芯片性能的提升做了很多优化,以Intel奔腾系列为代表的CPU处理器在PC机市场占有绝对的优势;而RISC由于起步晚了十年,本身在市场占有以及软件生态上不具备先天优势,专注于以低功耗为前提的高性能芯片。
随着后续技术和生态的发展,CISC和RISC也逐渐走向融合,以X86架构CISC处理器占据了个人PC市场,以ARM架构RISC处理器占据了移动端市场,并随着云计算市场的发展,ARM架构RISC处理器也向服务器市场扩张。
-
指令集:X86采用CISC复杂指令集,而ARM是采用RISC精简指令集,这也是二者底层设计架构上根本不同之处。
-
功耗与性能:X86追求高性能,导致功耗大,不节能,而ARM则是追求节能,低功耗,但与X86相比性能较差,因此X86架构在性能上有明显优势。
-
应用领域:X86架构垄断PC操作系统近30年,在软硬件开发上已经形成统一标准;ARM架构主要应用在移动终端,尤其在Android系统下形成开源生态,在国产化过程中以鲲鹏为代表的ARM架构开始向服务器领域发展。
-
64位计算:X86最初是32位指令集,后来采用AMD开发的64位指令集;ARM则基于原有的原则和架构开发了简明的64位架构,ARMV8就采用两种执行模式AArch32和AArch64,处理器在运行中可以无缝地在两种模式间切换。
-
相互兼容性:X86系列的软件在ARM系列上通常情况无法直接运行,反之亦然。
从目前CPU的发展来看,无论是ARM还是X86,都在努力巩固自己的优势,同时积极吸取对方产品的特色,取长补短,期望有所突破。无论如何,未来的CPU肯定在朝着高性能、低功耗的方向发展。
2、国产CPU性能测试对比情况
测试服务器都是采用虚拟化主机的形式(虚拟机在同一numa中),没有使用物理机,CPU和内存为16c32G。其中操作系统Intel使用Redhat 8.5、海光和鲲鹏使用的是信创Kylin V10版本,数据库使用的是国产数据库GoldenDB单分片;CPU型号海光是C86 7285、鲲鹏为Kunpeng-920、Intel是C5281R,CPU主频鲲鹏服务器稍高为2600。其它配置具体见表格。
使用sysbench压测工具测试服务器的CPU性能,命令如下:
#sysbench cpu –threads=`grep “processor” /proc/cpuinfo |wc -l ` --cpu-max-prime=200000 run
从CPU性能对比来看,Intel和海光的avg时间为鲲鹏ARM架构的3倍;95%占比Intel为鲲鹏的2.9倍、海光为鲲鹏的3.2倍。总体CPU性能上鲲鹏表现更优,和ARM架构的精简指令集RISC有关系。
使用sysbench压测工具测试服务器的内存性能,命令如下:
#sysbench memory --memory-block-size=8k --memory-total-size=8G run
从测试结果上看,三类服务器差别不大,鲲鹏表现更优。
使用fio命令测试服务器磁盘IO性能情况,命令如下:
#fio -direct=1 -iodepth=64 -rw=randrw -ioengine=libaio -bs=16k -size=10G -numjobs=8 -runtime=600 -group_reporting -filename=fiotest.txt -name=test
"-direct=1": "以直接I/O模式运行测试,绕过系统缓存。",
"-iodepth=64": "设置队列深度为64。",
"-rw=randrw": "随机读写模式。",
"-ioengine=libaio": "使用libaio作为I/O引擎。",
"-bs=16k": "设置块大小为16KB。",
"-size=10G": "设置测试文件大小为10GB。",
"-numjobs=8": "设置并发作业数为8。",
"-runtime=600": "设置测试运行时间为600秒。",
"-group_reporting": "汇总报告结果。",
"-filename=fiotest.txt": "设置测试文件名为fiotest.txt。",
"-name=test": "设置测试名称为test。"
从测试结果看,Intel服务器的磁盘IO性能最优、鲲鹏读写性能次之、海光表现相对差些,不排除虚拟机的影响。但整体上信创服务器的IO性能相较Intel_x86架构表现要差些。
混合业务压力测试使用sysbench脚本测试主键select、单insert和混合读写三种场景下在不同并发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从TPS和时延指标来看,Intel服务器表现更优、海光次之、鲲鹏较差,但是海光和鲲鹏服务器在TPS表现上总体较Intel服务器还是有差距,性能上差40%。鲲鹏服务器的CPU表现更好,但是在高并发情况下CPU使用率上不去。
从TPS和时延指标来看,Intel服务器表现更优、海光次之、鲲鹏较差,在单insert插入场景下海光和鲲鹏服务器在TPS表现上总体较Intel服务器性能上差15%~25%。
从TPS和时延指标来看,Intel服务器表现更优、海光次之、鲲鹏较差,在混合读写压力场景下海光服务器在TPS表现上总体较Intel服务器性能上差40%、鲲鹏服务器较Intel服务器差50%。鲲鹏服务器在高并发情况下CPU使用率上不去,业务TPS也上不去。
-
CPU:鲲鹏表现稍好、Intel次之、海光稍差,但是鲲鹏服务器在高并发下CPU使用率上不去,影响TPS表现;
-
内存:受限于测试场景,不好对比
-
TPS:Intel表现最好、海光次之、鲲鹏稍差,海光和鲲鹏处理器在TPS性能上相较Intel处理器有40%~50%性能差距
-
时延:和TPS一样,Intel表现最好、海光次之、鲲鹏稍差
以上数据受限于测试服务器和测试场景,仅供参考。总结下来,国产服务器不论是海光X86还是鲲鹏ARM,和Intel处理器性能对比,存在明显的代差。不过信创服务器的CPU也在不断迭代发展,从金融行业以及运营商信创服务器的采购单中也能看出趋势,其中鲲鹏服务器的占比会更高些,说明国芯的性能还是受到业界肯定的。
顺便吐槽下,之前发布的一篇《国产CPU发展情况及性能测试对比》最近被人举报然后被平台删除了,不知道哪里在内容描述上触犯了某厂商。这里修改重新发出来,也是对这一块知识点的总结记录。最后声明下本号发布的内容都是平时工作学习过程中的总结整理,没有任何商业利益关系,如果有内容引起误解的,请私信本人修改或删除,不甚感谢。
参考资料:
-
CPU研究架构行业深度报告,方正证券,2021年1月
-
国产CPU产业格局分析
-
中流击水:六大国产CPU厂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