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规模化应用新挑战:工程实践是关键

原文标题:如何应对微服务架构的规模化应用

原文作者:图灵编辑部

冷月清谈:

**微服务架构规模化应用的新挑战**

微服务架构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服务间通信、数据一致性、测试、构建和部署的复杂性增加。自动化解决方案和更高的技术门槛是克服这些障碍的关键。

工程实践的重要性

成功实施微服务架构需要端到端的工程实践支撑,包括持续集成、持续交付、自动化测试、零信任和混沌工程。缺乏这些实践会导致协作冲突和挫败感。

适用性的判断

选择微服务架构需要谨慎。考虑因素包括研发能力、技术平台和项目复杂性。

版本介绍

《微服务设计(第2版)》深入探讨了微服务架构在规模化应用时遇到的新挑战,强调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并提供了案例帮助判断微服务的适用性。




怜星夜思:


1、微服务架构的规模化应用中,最主要的挑战是什么?
2、工程实践在微服务架构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3、判断微服务架构是否适用于项目的因素有哪些?




原文内容



新版内容更加丰富,篇幅大大加长,其中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微服务领域的显著进步,也凸显了我们面临的问题。Sam 意在通过新版完整展现采用微服务架构所带来的全生命周期复杂性,鼓励架构师在考虑微服务时,更多地关注长期投入的必要性。

——肖然,Thoughtworks 中国区总经理、中关村智联联盟秘书长

如果你有“微服务架构的规模化应用”的问题,推荐你阅读:

《微服务设计(第2版)》

萨姆·纽曼 | 著

钟健鑫  张沙沙  智伟 | 译

软件开发大神 Martin Fowler 如此推荐本书:


“微服务架构有许多吸引人的优点,但贸然选用,你的构建过程注定充满艰辛与坎坷。微服务这条路是否真的适合你,一旦选定如何巧妙躲过各种陷阱?答案就在本书中。”

本书在 Amazon 获得 4.8 星的好评

4.8 星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豆瓣 9.6 分!

毫无疑问,领域内首屈一指的图书!

Thoughtworks 中国区总经理、中关村智联联盟秘书长肖然为本书作序,他认为,当前,微服务架构的规模化应用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来看看肖然关于《微服务设计(第2版)》的印象。

上次与 Sam 见面交流已经是 8 年前的事了,当时正值《微服务设计》的原版(第 1 版)问世。第 1 版的出版恰逢微服务架构之热潮,迅速成为业界翘楚之作。而今拿到第 2 版的预览版,显而易见的是:内容更加丰富,篇幅大大加长。新版划分为三大板块:基础知识、具体实现、人和组织,其中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微服务领域的显著进步,也凸显了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第 2 版更深入地探讨了微服务架构在规模化应用时遇到的新挑战。随着云服务和容器技术(如 Kubernetes)的普及,微服务已经成为系统设计的默认选项。然而,这种趋势也带来了服务间通信和数据一致性方面的挑战。服务数量一旦增多,传统的测试、构建和部署流程很可能变得复杂且难以管理。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我们有必要掌握技术门槛更高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在第 2 版中,Sam 意在完整展现采用微服务架构所带来的全生命周期的复杂性,鼓励架构师在考虑微服务时,更多地关注长期投入的必要性。

从第 1 版到第 2 版,Sam 的主张始终如一:强调工程实践的重要性。随着 DevOps 和演进式架构等理念被主流群体接纳,越来越多的研发管理者意识到优秀的工程实践是不可或缺的。正如书中所定义的,微服务是一种强调服务可独立部署的架构方式。要成功实施微服务架构,必须有一整套端到端的工程实践作为支撑——包括基本的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分层自动化测试,以及适应云时代的零信任和混沌工程实践。缺乏这些实践的支持,微服务的落地往往会导致研发团队面临协作上的冲突,并心生挫败感。遗憾的是,在自称采纳微服务架构的众多团队和组织中,工程实践能力的缺失依旧普遍存在。

回想起 Sam 在 Thoughtworks 的日子,他曾用“你必须是那个高个子”来形容采纳微服务的条件,这暗示了微服务对研发能力和技术平台的高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并确保技术平台的发展足以应对微服务带来的挑战。十多年来,得益于研发实践的积累和技术平台的完善,部分复杂性得到了有效的抽象和管理。然而,随着微服务的广泛采用和演进,复杂性也在不断增长。Sam 适时更新第 2 版,正是为了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大家判断微服务是否适用于他们的项目。

最后,衷心感谢耐心将这本关于微服务的翔实参考书呈现给中国技术社区的译者们。尽管技术日新月异,但我相信,这样系统性的提炼和总结,依然是我们技术成长的坚实基石。

不管你是微服务小白
还是微服务老司机
即使从未考虑过微服务架构
你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因为如何选(包括不选)的问题
实在太重要了!
选了之后遇到问题怎么办?
那就更要学习行业实践了!
👇 扫码购买!5.5 折限量

降低研发团队的协作冲突与挫败感

服务间通信和数据一致性

缺乏自动化和技术门槛高

确保技术平台能够应对微服务带来的挑战

支持服务独立部署

测试、构建和部署的复杂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