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组织管理何去何从?北大国发院博士论坛聚焦变革与应对

AI时代,组织管理靠什么?北大国发院博士论坛探讨AI驱动下的组织变革、人机关系重塑与管理新思路。

原文标题:【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北大国发院博士论坛 第52期(闭门):人工智能时代,组织管理靠什么?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北大国发院博士论坛第52期聚焦人工智能时代下组织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变革。论坛邀请了宫玉振教授、张捷博士等专家,从士气建设、人机关系、组织形态等多个维度,探讨AI时代组织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讨论议题包括组织如何适应AI带来的变革、如何处理人机关系以及如何重塑组织文化等,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应对AI时代挑战的思考框架和实践参考。

怜星夜思:

1、在AI时代,如果组织过于依赖算法和数据驱动决策,可能会对组织文化和员工的能动性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平衡技术带来的效率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2、论坛中提到了“士气”,在AI逐渐取代部分岗位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员工的士气和归属感?除了物质激励,还有哪些更有效的方法?
3、面对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组织应该如何构建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学习机制,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原文内容

卢梭曾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为何追求自由的人类,甘愿将生命中最清醒、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时光奉献给了职场或组织?承载着鲜活生命个体的组织,究竟是一部精密的机器、一个冰冷的机构、一个物理空间,还是一个更具生命力的有机体?

人工智能时代的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和猝不及防的方式到来,其发展节奏远超人类预期。在此背景下,组织形态将发生怎样的变革?组织中的人机关系、人际关系、人与智能系统的互动将如何演变?组织管理又将依靠什么?在人工智能时代,组织的形式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些都是当下亟待思考却又难以简单作答的深刻命题。

值此4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北大国发院DPS博士项目部联合CHO100(首席人才官百人会)、机械工业出版社,特邀北大国发院管理学宫玉振教授、DPS15校友张捷博士、CHO100成员尹冬梅(北京环球度假区人力资源总裁)及段冬(到家集团首席人才官)齐聚北大国发院承泽园,共同参与【北大国发院博士论坛】第52期闭门研讨,探寻“人工智能时代的组织管理之道”。


论坛时间:20254月23日(周三)19:30-21:30

地点:北大国发院承泽园245教室

主办:北大国发院DPS博士项目部

联合主办:CHO100(首席人才百人会)、机械工业出版社

活动议程:

19:30-19:35,主持人开场

19:35-20:00,张捷博士分享《士气——情感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一书

20:00-20:15,宫玉振教授分享:士气——军队组织管理之魂

20:15-21:00,圆桌讨论:人工智能时代,组织管理靠什么?

主持人:张捷博士,圆桌嘉宾:尹冬梅、段冬、宫玉振教授

21:00-21:30,问答互动

21:30,论坛结束

主持人:张宇伟,北大国发院DPS博士项目部主任

嘉宾介绍:

张捷博士:北大国发院与美国福坦莫大学联合培养DPS15博士,北京大学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健康年鉴》主编,健康中国50人论坛专家组成员,健康中国企业行动职业健康促进专项行动组专家组成员;健康中国论坛执行秘书长,盛心集团董事长,盛心国际EAP学院院长。率先将符合国际标准的EAP引进中国,并推动EAP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相融合,持续打造职场心身健康的生态体系,开创以全人健康的组织人心建设为核心的中国EAP3.0服务管理体系。秉持公益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开创“中国EAP与职场健康国际论坛”,从2005年开始连续19年每年举办,始终促进心理健康工作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张捷博士组织编撰了《EAP国际动态与中国实践》和《中国EAP的本土化实践标准与解决方案》两本为数不多的关于中国职场健康领域的学术专著。

宫玉振,军事学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发树讲席教授,BiMBA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研究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康奈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已出版《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铁马秋风集:企业如何向军队学打胜仗》《管理的历史维度》《中国战略文化解析》《取胜之道:孙子兵法与竞争原理》《曾国藩领导力十二讲》《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美国陆军领导力手册》等专著译著。主持和参与国家和军队科研项目十余项。

先后获国家图书奖特别奖、军事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一等奖、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优秀成果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优秀教学奖、EMBA优秀教学奖等。


段冬,现任到家集团 首席人才官,曾在58集团、新浪公司和家乐福(中国)等多家上市企业担任业务和人力资源高管;职场节目“非你莫属”常驻嘉宾、HRA常务理事、CHO100成员。

尹冬梅在人力资源领域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1996年入职美国通用汽车(德尔福汽车零配件系统),于1999加入微软中国任招聘经理,2003年加入欧特克公司担任亚太新兴市场人力资源总监。她于2007年加入谷歌并担任销售市场部人力资源负责人。在2010年加入施耐德电气,任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负责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018年她加入北京环球国际度假区,目前担任人力资源、员工公寓与环境健康安全高级副总裁,负责人力资源、行政运营以及环境健康与安全的管理工作。

尹冬梅了解中国人才市场,行业经验丰富,作为几家全球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她善于进行组织设计和人才管理,建立人才战略,拓展公司品牌,在运营中支持业务高速增长。她具有丰富的企业领导力课程设计及实施经验,开发和推广了很多“经理人”领导力提升课程,如变革管理、良好合作、科学决策等。自2017年起她担任独立咨询师,教授OKR课程,并给企业做OKR辅导。同时她还是谷歌认证的教练(Google Certified Coach),《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认证讲师,以及MBTIDISC认证咨询师。


关于DPS金融管理博士项目

北大国发院-美国福坦莫大学DPS ( Doctor of Professional Studies in Business ) 金融管理博士项目是由北大国发院和美国福坦莫大学共同担纲教学的、授予美国DPS(金融管理博士)学位的教育项目。该博士学位经美国纽约州教育管理机构核准、由美国福坦莫大学颁发。从2015年开始至今,该项目已精心选拔和招收了七届海内外优秀企业家。来自金融、通信、互联网、房地产/建筑业、法律、能源、文化/传媒、教育、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的领军者和企业核心决策者既向教授学习,也互学共创,真诚分享,训练学术基础,并拓宽视野,提升格局,人生、学术与商业的空间均得到有效地延展。

DPS2024级(第七届)金融管理博士开学典礼合影(2024年10月17日)

DPS金融管理博士项目办公室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蔚秀园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129办公室(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4775; 010-62766972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址:www.bimba.pku.edu.cn

微信号:DBA_bimba


DPS2025级预报名请扫二维码

欲了解北大国发院DPS博士项目详情,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文章来自公众号:北大国发院管理博士项目,转载请联系授权


士气这东西,光靠发钱肯定不行,得走心!AI取代部分工作后,员工肯定会有焦虑感。我觉得组织应该主动跟员工沟通,让他们了解AI的定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重复性的工作。可以提供一些技能提升的机会,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内容,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发展前景的。

学术角度看,过度依赖算法可能会导致“算法官僚主义”,扼杀创新和灵活性。组织应该构建一种“人机协同”的文化,让人工智能承担重复性、事务性的工作,而将人的精力解放出来,专注于需要判断力、创造力和同理心的任务。同时,要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员工在算法框架内进行试验和创新。

我觉得建立一个积极向上、互助合作的团队氛围也很重要。可以组织一些团建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感情。同时,要鼓励员工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应对AI带来的挑战。让员工觉得,即使工作被AI取代了,他们仍然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从组织学习的角度来看,需要构建一个“双环学习”的框架。一方面,要不断改进现有的流程和方法,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要对组织的底层假设和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挑战,从而实现根本性的变革。同时,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鼓励员工跨部门、跨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我觉得可以借鉴一些精益创业的理念,采用“最小可行产品”(MVP)的方式来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和工具。先小范围试错,根据反馈不断迭代,最终找到最适合组织的学习机制。同时,要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数据来评估学习效果,并不断优化学习方案。

我觉得可以从组织架构入手,设立专门的“人机协作”部门,负责研究如何让人和AI更好地配合。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与AI协同工作的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发挥AI的价值,而不是被AI取代。

这问题问到了点子上!完全依赖算法可能会让组织变得像个设定好的程序,员工感觉自己只是齿轮,创造性肯定会受影响。我觉得平衡的关键在于让人参与到算法的设计和优化中,让他们理解算法背后的逻辑,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能动性,而不是被动执行。

适应性学习机制?这听起来就很有挑战!我觉得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不能只靠书本和课程,更要注重实践和反思。组织可以鼓励员工参与到一些创新项目中,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同时,要建立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让员工可以随时获取最新的信息和经验。

从管理学角度讲,可以考虑采用“目标管理”和“参与式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让员工参与到组织的目标设定和决策过程中,赋予他们更大的自主权和责任感。同时,要建立透明的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